top of page
第二屆台灣團體關係研習會
在自主權、認同與連結受存在威脅下的權威與領導

主辦單位:台灣團體關係工作小組、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

承辦單位:研習會主席團

協辦單位:Group Relations Australia(澳洲團體關係學會) 、 OFEK(以色列團體與組織歷程研究機構)、清華大學教育諮商與心理系、傳心心理治療所、諮商輔導自助學習協會、大休息心理諮商所、臺
灣諮商心理學會、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

2021第二屆台灣團體關係研習會海報 - 正式宣傳(圖檔).jpg

【什麼是團體關係】

  團體關係理論是建立在比昂的心理分析理論及系統理論上。 1950年代開始在英國倫敦塔維斯托克醫院/機構開始,然後傳播到美國還有世界其他各地。團體關係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團體是一個整體」,意思是一個團體或組織是一個自有生命的單位,而不單是個別成員的組成。​   

【學習團體關係的重要性】

  學習團體關係有很多好處。最明顯的是提升對團體動力、團體中的權威與領導、及自我角色傾向的覺察。能察覺辨認團體動力的存在是重要的,因為這些團體動力常常會造成團體功能運作的阻礙,但往往存在於團體的潛意識中而不易察覺。另一點是團體中的個別成員常常會被團體的動力拉著走而被團體利用而不自知。團體關係團體訓練能幫助成員對他們在團體中及團體與團體互動時所扮演的角色及與權威的關係有更清楚的覺察與辨認,才不會盲目的被團體動力拉著走。     

 

  在團體關係上的學習不管對個人生活或團體組織領導都很有助益。在個人生活方面,學習者會對自己在人際上的盲點有所覺察,進而提升工作、家庭、及朋友中的人際關係;在團體組織領導方面,學習者會對自己及他人在團體組織中承擔權威的盲點有所覺察,進而提升領導能力及團體組織的工作效率。企業經營者、心理工作者、學校教師、政府機構主管、及非營利組織管理者都是常見學習團體關係的專業人士。                               

【什麼是團體關係線上研習會】

  由於全球Covid-19疫情,第二屆台灣團體關係研習會即將在Zoom上舉行。這個研習會是國際性的,歡迎全世界任何講華語的成員。這樣的研習會是創新的,富含政治、科技與語言上的議題。這些學習不僅對年輕的台灣團體關係社群而言是巨大的挑戰,對全球團體關係社群來說也是如此。自從1957年世界上第一場團體關係研習會在英國開始,團體關係研習會從未遭遇如現在這樣沈重的壓力與困境。

  團體關係研習會是一個暫時性組織,是為了透過直接體驗來學習而被創造出來的。研習會的設計提供在一個理想的環境中獨特的機會去探索人際、團體與組織的歷程。

  團體關係研習會的學員與工作人員透過個人體驗去學習他們所欲探究的複雜議題。在研習會中沒有正式的教學、演講,不需要閱讀任何資料,有的是基於心智、情緒與身體經驗而來的學習。

  傳統的研習會是面對面的。自從Covid-19疫情發生,絕大多數的國際性研習會已改採線上的方式舉辦。線上研習會利用相似的框架、結構和動力來促進這類的學習。當我們在線上的空間互動時,它提供了不同種類從經驗中學習的機會。

  因此,線上研習會的終極目標是透過線上環境下的「此時此地」經驗來學習。學習聚焦在權威、領導力、角色與界限,且仔細關注在線上空間中社會系統所發展出的意識與潛意識中的團體動力。

這暗示了每個學員的學習都是獨特的,並且每個人有其個人權威來接受或拒絕其學習。透過如此的歷程,學員能夠重新思考他們在日常生活的不同系統中,如何行使權威、領導力、追隨力、與責任。基於直接體驗的學習使學員獲得其他地方無法學習到的個人洞見與理解,並可將其運用於他們在工作、家庭與社會扮演的角色上。

  自然的,此類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大部分仰賴個人「向內看」的意願、準備度與勇氣,來形成自身的洞見,並在身處於不同團體時檢視它。因此每個學員將會有不同的體驗與學習。

  線上研習會提供帶有不同任務的多種團體以促進各種學習經驗。學習來自於直接互動與觀察、也透過反思與內省。

  我們將線上研習會看成更大的社會政治脈絡(社會系統)下的次系統。在台灣的第二屆研習會中,我們學習關於台灣內部自主權、認同與連結受到的存在威脅,及其國際政治、社會與地理脈絡。為此,我們-學員與工作人員-利用我們自己、我們的關係、以及我們共同的團體經驗來探索這些議題。

  我們的理論假設是:線上研習會作為微觀或部分,可以告訴我們巨觀或整體的許多事,而一個系統與他的次系統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研習會學習的範圍很廣並發生在兩大範疇:

  1. 與自己有關,也就是個人的學習。

  2. 透過個人經驗學習到不同大小的團體、社區、組織與社會的整體動力。去了解那些影響個體、團體、組織與社會的可見的與隱藏的,外顯的與隱蔽的,理性與非理性的,及意識上與潛意識上的這些歷程,幫助我們獲得新的觀察與了解的方式,有如新的鏡片讓我們有更銳利的新視野。

​  去了解那些影響個體、團體、組織與社會的可見的與隱藏的,外顯的與隱蔽的,理性與非理性的,及意識上與潛意識上的這些歷程,幫助我們獲得新的觀察與了解的方式,有如新的鏡片讓我們有更銳利的新視野。

【研習會的結構與設計】

研習會的結構源自於它的主要任務,且是被設計來促進學習。這個線上研習會的設計包括不同的線上團體經驗,提供了體驗學習研習會主題的機會。有些活動聚焦在此時此地的學習,其他活動的被設計成能夠幫助反思學習歷程,並將其連結到日常生活中。在這次的研習會中,研究線上的連結性也是一個主要特色。

 

在這個研習會中,此時此地的活動包括:大型研究團體、小型研究團體、組織活動、個人反思時段、系統反思活動。所有的活動都發生在線上環境中,這本身會有其影響,包括線上媒介本身的影響。

 

.大型研究團體 (簡稱大團體;Large Study Group, LSG). 大團體有群眾的特質。它提供一個研究身處群眾中時的情緒、心智與身體經驗的機會。在線上空間的互動關係,如非語言溝通、情緒氛圍、直接與團體中他人互動的能力,會與面對面時不同。所有的學員參與其中並與3-4位顧問工作。大團體的主要任務是探索與學習關於意識與潛意識層面正在形成的線上大團體,尤其是關於在當前國內與全球性脈絡下的研習會主題。

 

.小型研究團體 (簡稱小團體;Small Study Group, SSG). 小團體是由9-12位學員與1位顧問組成。它提供在一個線上互動的小團體中研究正在發生及發展的人際關係及反應的機會。小團體的主要任務是探索與學習關於意識與潛意識層面正在形成的線上小團體,尤其是關於研習會主題。

 

.組織活動 (Organizational Event, OE). 組織活動是研習會內的一個暫時性組織(研習會本身就是一個暫時性組織)。所有研習會參與者(包括學員和工作人員)都參與其中。組織活動為學員提供了組成團體的機會、也為團體及其成員提供了互動與經驗角色權威、領導與授權的機會。此活動提供了探索系統中線上團體間歷程和互動的可能性,包括管理團隊這個次系統。它還促進探索發展中組織文化的本質及其意義,組織使用其資源的方式,權威與領導影響政治及組織性歷程的方式,以及在線上空間中界線條件的展現。

組織活動的主要任務是探索與學習身處於形成中的組織的經驗,以及團體內與團體間和團體與此線上活動管理團隊間動力的意識與潛意識層面。

 

.個人反思時段 (The Personal Reflection Interval, PRI). 個人反思時段給予學員一個其他人也在場時自己一個人內省的機會;傾聽內在深處,目的是形成對自己與系統的初步理解。個人反思時段的主要任務是傾聽自己,試圖對自己與線上研習會不同部分和線上研習會整體的關聯上產生自己的洞察。

 

.系統反思活動 (System Reflection Event, SRE). 系統反思活動(SRE)為所有研習會的參與者,包括學員和工作人員,提供了利用所有的經驗和學習來反思研習會這個系統的空間。系統反思活動的主要任務是透過在個人反思時段及線上研習會其他活動的體驗,一起分享並反思線上研習會整體系統及不同部分的次系統,以及更大的社會系統。

在此研習會中,連結研習會中的學習與外在世界的活動有:研習會開幕式、研習會閉幕式、和回顧與應用團體。

.研習會開幕式 (Opening Plenary, OP). 研習會開幕式的主要任務是提供所有研習會成員,學員與工作人員,一個從每日生活跨越界線進入線上研習會,觀察這個過程,並探索相關經驗的機會。

 

.研習會閉幕式 (Closing Plenary, CP). 研習會閉幕式的主要任務是提供所有研習會成員,學員與工作人員,一個機會,回顧、反思與分享個人在研習會中的個人學習,以及分享個人從線上研習會的空間跨越界線回到外在世界之體驗。

 

.回顧與應用團體 (The Review and Application Group, RAG). 回顧與應用團體讓參與者能夠回顧他們在研習會中的工作與經驗,並將這些經驗連結、比較與應用到研習會外的經驗。回顧與應用團體的主要任務是回顧個人在研習會中的學習,以及將個人在研習會中的學習應用到個人的日常脈絡或系統中。

【研習會顧問與行政團隊】

研習會主席團

 

研習會主席:

 

許明輝,諮商心理學哲學博士。大隱心理諮商所心理師曾於紐約、倫敦、特拉維夫、北京、和香港團體關係研習會擔任顧問;2018年第一屆台灣團體關係研習會協同主席,2019年長沙團體關係研習會副主席,2020年中國線上團體關係研習會副主席,並於2018-2019在三個中國團體關係顧問培訓中擔任副主席;「比昂論團體經驗」審閱;台灣團體關係工作小組創辦人;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美國 AKRI會員。

 

研習會副主席:

 

Ilana Litvin,文學與理學碩士。臨床心理師、心理治療師;組織顧問;私人執業之高階主管教練與督導。曾為以色列團體與組織歷程研究機構(OFEK)主席;組織精神分析研究國際學會(ISPSO)會員;推廣社會理解組織(OPUS)會員。

 

Allan Shafer,文學碩士(臨床心理學)、文學與哲學博士。於澳洲墨爾本私人診所執業之臨床心理師、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與社會分析師。曾多次於各地在塔維斯托克機構傳統模式下的團體關係研習會為工作人員提供指導或諮詢,包括:澳洲、英國、印度、中國、以色列、波蘭,並對於社會系統的動力特別有興趣。曾為澳洲團體關係學會(Group Relations Australia)主席。

 

研習會行政助理主席

 

吳子銳,諮商心理碩士。行動諮商心理師。曾參與2016香港、北京團體關係研習會工作團隊。2018第一屆台灣團體關係研習會行政助理主席。2020團體關係國際社群(GRI)小團體顧問培訓結業。

 

研習會顧問團隊

Joanne Fitzgerald,博士。澳洲墨爾本的組織心理學家及社會分析師。於澳洲公、私立部門與企業進行顧問工作已超過27年。曾擔任澳洲團體關係學會(Group Relations Australia)主席三年,並任該會執行委員兩年,有豐富澳洲團體關係研習會經驗。

Dori Bar-Lev,文學碩士。組織與管理顧問,專精領導力、變革管理、職涯發展等領域。身心整合心理治療師,私人執業。Besod Siach (NGO)主席,於以色列推廣衝突團體間對話。曾任團體關係研習會顧問及主席。OFEK會員。

許育光,博士。台灣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兼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輔導季刊主編、台灣學校心理與諮商輔導協會理事長。多次在美國參與團體關係研習會,以及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團體心理輔導與治療專業委員會、美國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和AKRI社會體系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團體關係研習會(2016);參加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團體心理輔導與治療專業委員會和AKRI社會體系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小團體顧問培訓初級組與高級組(成員,2017.03和2017.11)培訓。

王旭梅,醫學博士。精神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国醫科大學附属盛京醫院心理科主任。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师、音樂想象治療师。AKRI成員、顧問候選人。作為成員參加了2016北京團體關係會議,2020參加線上AKRI會員會議、國際eGRC、俄羅斯eGRC,GASi大團體,雪梨大團體。作為受訓顧問2017參加兩次北京實體、線上參加兩次GRI,AKRI小團體顧問培訓、2019上海大團體培訓。2018 北京GRC協同顧問,2019長沙GRC顧問,2020 eGRC中國行政助理主任。

王裕安,心理諮商碩士。華盛頓州專業諮商心理師, 美國國家認證諮商心理師;西雅圖私人執業心理諮商師及長期照護管理督導。受訓於心理動力、社會正義、正念、身體經驗創傷治療等諮商學派。2014年開始參與美國與國際團體關係會議, 曾擔任會議成員、翻譯、受訓顧問和協同顧問。AKRI成員; 美國心理諮詢協會成員; 美國團體治療協會成員。

盧盈任,教育碩士。屏東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曾參與OFEK30週年國際團體關係研習會、OFEK31週年國際團體關係研習會進階訓練團體。於2018年擔任第一屆台灣團體關係研習會行政助理主席,並於以色列、中國參加團體關係顧問培訓。

bottom of page